torsdag, marts 31, 2005

[家有旺仔]-好想好想谈恋爱- -

旺仔已经好进天没有劳我的神了,自从静回来的那段时间我冷落了它之后。不过今天我也 刚好需要放风时间,就自动向老顾请缨要求带它出去溜达溜达了。拿了它的绳子,它看见我穿鞋子就开心地在我身边又跳又叫。“这段时间是它的发情期,路上不要 拿掉绳子。”出门之前,老顾交代了一声。

我们出了铁门,它果然与之前不同,一路快跑出去,我叫也叫不住。好不容易赶上套住它的脖子,它就 立刻带着我飞奔起来。前面不远处有一只小狗,还扎了个花辫子。一看就是女同志。旺仔跑到她的前面,来个急刹车。围着她开始左闻右嗅的,盯着她的屁股转。她 的主人就在旁边,看见旺仔就问了一句:“它多大了?”“6年了,你的呢?”“快一年了。”我倒,旺仔找了个未成年的啊。“她还没有发育好,这段时间一出门 就有很多公狗追着她。”她的主人又补充了一句。我看这样情形可不妙,连忙拉开旺仔。不过向来很听话的它这个时候可是绝对见色忘友了,死活不肯跟我走。我只 好攥着绳子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它挣开套子跟着那小母狗跑了。

别看我这个时候干的是棒打鸳鸯的不道德的事情,可是我也是没有办法。说实在 话我还是真同情旺仔了。前段时间就一直很焦虑它会得前列腺病症(当然前提是它有前列腺),看它尿频尿不尽,一路撒尿的样子就担心;再则它现在追求异性也是 狗之常情,合理需要,我总不能每天让它靠自己舔解决生理问题。可是对方是未成年少女狗,我怕责任太大,自然不敢擅自做主。要不某一天有人抱着小狗崽子跑家 里找旺仔要求做亲子鉴定,要求它承担起抚养责任,那不惨了。

看它依旧不依不挠地望着那小女狗远去的方向,我想我该改变它的溜达路线。不能 去四川公园这样风花雪月的场所了,这个时候它春心荡漾,四处留情,肯定会犯下错误的。还是换成多伦路了,那里是文化街,还有鸿德堂的上帝在。它的思想需要 净化净化了。我尊敬的狗的上帝,请求赐予它力量,让它能够抑制住这些欲望吧!我终于把它攥到上帝门前。它开始在上帝脚下的草坪上撒尿和大便了。我倒,难道 这就是上帝给它的惩罚啊?突然它停住脚步了,开始抬头看了我一下。眼睛可比刚才看小女狗的时候清澈多了,不过我还是分明看到了这么几个字“好想好想谈恋 爱”。唉,可怜的旺仔,我是了解你的啊,可是现在我爱莫能及啊。虽然是讲究自由恋爱的时代,可是你的事情还是需要老顾和老王操办的啊。

回 到家,我向老顾汇报了刚才它的追求的举动。老顾说原来它之前在南京是有个女朋友的,叫贝贝的邻居家小狗,还差点和她有五个小狗崽子。可惜贝贝的主人不懂得 狗的生育之道,在她怀孕的时候帮她洗澡结果悲剧发生了,小狗崽子早产了,没有过几个小时就全都夭折了。可怜的旺仔,要不它现在该当爷爷了。据老顾说最近贝 贝对旺仔的态度没有向以前那么热情了,可能是移情别恋了,哦,可怜的旺仔。怪不得它看我的眼神这么哀怨,怪不得前段时间静说它经常发出怪声,原来是它好想 好想谈恋爱了……

onsdag, marts 30, 2005

《暴力挽歌》:铃木清顺- -

点击查看原始大小 300 x 422他 渴望用暴力来排遣自己骚动的青春活力和热血沸腾,更重要的是他渴望以此来压抑自己对女子的欲望。KIROKU经历的生活历程在三重力量下的自然教育,一是 学堂,二是宗教,三是社会。他迷离其中不能自拔,靠着一双拳头的争斗不断找到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并以此来博取成人世界的认可。打架也许是一个男孩成为男人 的必经仪式,我们为之争斗的理由如此简单,而青春时候自认为的尊严万岁也会逐渐在拳头下不断单薄直至消失。KIROKU是个寄宿在别人家庭的学生,而他在 青春期间的萌芽爱情也就发生在这个家庭的女儿身上。

电影取名为《暴力挽歌》该是有其深意的。我还没有看太多的日本影片,至于暴力的也就是接 触过深作欣二和三池崇史的电影而已,而且还只是浅尝辄止的。只是就“暴力”两个字而言,铃木清顺的这部影片只能是非常“柔性的暴力”。所有的打斗基本上是 靠拳头来解决,就算是最为惨烈的会津中学白虎队之站,也只是对手全军骨折而已。那倒挂在木架上的白虎队员和排列成行的白鸡相应成趣,反而会令人大笑不止。 而在向往暴力和表现暴力的过程中,铃木更是采用了幽默诙谐的夸奖和戏剧化的演绎。从KIROKU的拜师学艺到他的第一次战斗,从他师父为他出头帮忙的两次 斗殴到会津学校校长对他的赞许,甚至他父亲的貌似严惩实则宽容的教育手段也让人忍俊不止。只是我们没有忘记了“挽歌”两个字。当KIROKU确认自己失去 了爱情之后,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生目标。如果他在前面所有的暴力原因只为爱情,那么电影结尾时候他坐上开往东京的火车暗示了他追求将来的悲惨结 局。“挽歌”给是送给一个亡者的悼词吧。我笑过了这种暴力肆虐却无伤大碍的青春,可是在最后却要喟叹青春在特定时期的悲哀。

电影最后 KIROKU看着通缉犯北一辉的照片,毅然决定追随而去,也许可以在这里补充一下这个人物的时代背景,在了解了这点之后会有助于了解电影中最后的悲剧意味 所在了。电影中北一辉出现过一次,就是在会津的一个小店里。KIROKU已经转学到这里,离开了初恋的人身边,他需要的是寻找另外一种方向,而所谓的会津 精神在他眼里不屑一顾,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北一辉。北一辉的眼神让KIROKU难以忘记,除了微笑中暗藏的力量,这种眼神对于酒店侍女的力量也使他产生崇拜 的感觉。青春时期追求的性和权利的欲望在这个偶遇的男人身上全部得以体现。所以电影最后KIROKU决定了用自己的青春来追随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他内心 世界一种期盼进入成人世界的愿望的体现。

历史上的北一辉确有其人。北一辉是(1883-1937)当时日本年轻一辈军官拥护的革命理论家, 他早於1919已发表《日本改造法案大纲》,鼓吹政府把一切国有化;不过他的目标并非要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巩固国策的根基,为天皇服务。他在1936年策 划了著名的二·二六事件,鼓动皇室派军官实行武装政变,要求杀死一干大臣,为天皇建立军部的独裁政体。可惜得不到天皇的首肯,结果在三天后被下令镇压,政 变瞬即失败,而北一辉亦以首脑的身分被判处死刑。所以电影结局KIROKU的追随就暗示着他的成人之梦最终会被残酷的政治现实吞噬。

mandag, marts 21, 2005

《密告》:亨利·乔治·克鲁佐- -

1943年的老电影,说实话我不认识这个导演,不过我被DVD封面上的两句话吸引。一句是说是“克鲁佐导演最成功和最具争议的作品,在法国曾经多次被 禁”。我很纳闷,法国的空气似乎很适合自由艺术的呼吸,可能是在特殊的时期中确实有过出于政治目的被禁的原因吧,我想起了《戏梦巴黎》里的那场学生运动, 它首先就是源自电影的命运。禁片总有不同被禁的理由吧。第二句是据说引用了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说的:“这片子对我看到是对我所经历的战时和战后阶段的一个 比较精确的描述——合作、谴责、黑市、嘲讽。我看了十余遍了。”一部能让特吕弗看上十余遍的电影自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有趣的是,在看完电影之后才知道, 这部电影还是“法国电影回顾展”的放映影片之一。不经意之间又淘了好东西

电 影从一封封署名为"乌鸦"的匿名信开始,揭示了一个小城镇里发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而所有来信的目标只针对一个人,就是在小镇上为女人们堕胎的医生。 由于很多丑陋隐秘事件的不断揭发,匿名信在小镇上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而最后始料不及的是,一心追查事件真相的精神病院院长竟然就是事件的始作俑者。而他这 种看似变态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妻子对于医生的暗昧关系,以及出于对医生的嫉妒导致的。电影中有着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丑陋现象的抨击和鞭笞,1943年, 对于法国而言应该也是个特殊的时期。我想,如果真如封套上说的被禁的话,那应该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søndag, marts 20, 2005

《青春的杀人者》:长谷川和彦-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该适用在日本导演长谷川和彦的身上。他总共只有拍过两部电影,可是这两部电影全部荣登日本影史百部佳片之中,那就是排 名第55位的1976年拍的《青春的杀人者》和排名第13位的1979年拍摄的《盗日者》。其实《青春的杀人者》我并不是今天看的,是看了好几个星期了, 可是我总觉得无法下笔。既然今天需要重新写点东西,我想就再看一次。可我没有勇气再看了,这种感觉迄今为止从来没有过。

我实在没有勇气再 去看这部电影了,因为电影中齐木顺疯狂地屠杀他父母的血腥场面让我实在难以再次忍受。尽管韩国的《人民公敌》曾经抄袭过其中的凶杀场面,可是与之相比,那 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电影是源自一个真实案件的改编,这和大岛诸的《感官世界》相似。导演总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反映一定的现实。如果大岛诸是想借电 影表现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导致的畸形的爱,那么长谷川和彦在这里即使试图表现下代人在处理两代人关系时积压的愤懑和反抗的狂躁。

电影其实是 在主线中存在着暗线,主线是齐木顺杀死父母的前因后果,而暗线则是齐木顺和朋友们拍的反映两代人战争关系的小电影。齐木顺为了一个爱他可是却很会撒谎的女 人,在和他父亲一言不和中突发狂躁地杀死了他的父亲;而他母亲在试图帮他掩盖杀人时间的过程中的病态表现直接反映了这个家庭中父权的地位。他母亲从开始的 震惊到镇定,到欣喜,到臆想,到失望,到狂躁,到绝望,直至在争斗中被杀是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过程。镜头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已经让我没有勇 气再看这部电影第二遍了。

暗线中播放的电影是以家长接受死刑后却重新复活得以报仇,将试图把家长们处以绞刑的孩子重新送上了绞刑架而告 终,而影片最后,齐木顺似乎也想把自己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他杀死了他的父母,尽管在谋杀的过程和处理善后的过程中他始终冷血异常,可是当他坐在沙滩上 开始回忆儿时的时光不禁热泪盈眶。下一代人不管如何争取独立的斗争,父辈关于成长的影响或者说是阴影始终是无法抹去的。

争取独立,却又内心始终盼望着父辈的理解和接受,这就是年轻一代的挣扎。只不过电影用了这个案件把这种心态放大了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已。只是,只是,这个场景让人刻骨铭心,让人不忍目睹,让人为之心碎!

fredag, marts 18, 2005

盗梦者的现场直播(一)- -

[上海电视台访谈节目《60分钟》现场演播厅,主持人的旁边摆放着一个乳白色的屏 风,后面是两束聚光灯照射着,把一个坐着的人的黑色身影投射在屏风上。观众们坐成三排,面对着屏风,显出非常惊鄂的表情。电视台工作人员靠近观众席小声交 代了一句,“现场直播快开始了,请大家不要喧哗。”随着摄像师和现场指挥导演的手势,现场直播开始。前奏音乐响起。]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60分钟》节目很荣幸邀请到一个特殊职业的人来上我们的节目。正是由于他的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尊重他的要求让他坐在屏风后面现场回答我们的问题。好了,至于为什么特殊,就让我们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盗 梦者(以下简称“盗”):咳,咳。对不起,昨天晚上有点受了风寒。大家可以叫我彬,我们这个组织里都是这样叫我的。其实名字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我的职业并不光彩,可是和在座的每个人一样,我需要一份工作,我需要养家糊口。你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劳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像我这样没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 只能干些粗活。恩,我也不废话了,我的职业叫做“盗梦者”。

[台下观众一片交头接耳的声音。]

主:盗梦者彬,呵呵,这个名字确实很有趣。非常高兴晚上你能够亲临我们的节目现场来接受采访。你看你刚提到你职业的名称,下面的观众就一片躁动的声音,你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你这个职业的性质呢?

盗: 顾名思义,“盗梦者”就是窃取别人做的梦的人。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了。也就是说,也许某一天你应该已经做了梦了,可是你却浑然不知,没有感 觉,也就是没有做梦了。那么这个梦哪里去了呢?就是被我们偷走了。当然,对于被盗的人而言,你是没有感觉的。就是做过的梦你早上起床都没有记住,何况你被 盗走的梦呢。

[观众席上的喧哗更响了,有几个参加的观众已经在下面发出了“真是无稽之谈的”不屑的言语。主持人对着观众席做了一个请求安静的手势,又面朝屏风后的人影。]

主:你说“盗梦”是一种职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有人雇佣你们做这个事情。那么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具有可行性吗??先不说梦是怎么被盗的,就是盗走后总需要买主吧?你能谈谈这个“梦”的市场吗?

盗: 任何一个组织和职业存在总是有它的理由,而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市场。比如国家政体的存在是为了剥夺人的自由,宗教存在是为了窃取人的灵魂,色情行业存在是为 了窃取人的肉体,吸血鬼存在是为了吸取人的血液,小偷存在是为了偷窃人的财物。人的一切全部是存在着交易的市场。而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需求梦的有两个市 场,一是普通人,比如老年人希望有着少年或者幼儿的梦,我们的客户希望体验别人不同的梦境,所以这个市场中梦是用于交换的商品。它一样是可以被买卖的,只 要你有需要。二是病患者,比如神经衰弱的人或者梦游的人希望不要再做噩梦,他们就会希望我们把他们的梦拿走,让他们休息地更加安稳。当然,这种做是为了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地狱解剖》:凯瑟琳·布雷拉- -

一部电影需要在播发前申明电影里使用的都是性器官的道具并不是真实的,我知道,凯瑟琳·布雷拉又是一贯的惊世骇俗。用一对男女赤裸相对来完成永远无法完成的男女性别之间的对话,导演除了野心,也就剩下了挣扎和呐喊了。

电 影源自一次交易,一个女人需要让自己的身体游移彷徨在GAY吧里去感受关于性爱的体验。她渴望自己被了解,被接受,渴望自己身体的呼吸有人共享,她甚至会 采取极端的自杀行动意图唤起一个男人对她的关注。电影说的是关于男女之间的斗争,可是我却首先看到了一个女人关于失败的挣扎。她四个晚上的生活只不过企图 用自己的身体来证明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可是,没有第一次的吸取,没有金钱的诱惑,这个同性恋的男人会愿意接受她的交易吗?

人们 了解彼此吗?哪怕是天天赤裸相对的。导演似乎是用一种对于肉体深处的探究来表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以及性爱的隔阂。而事实上,最终这对男女之间验证的结 果只是证明了他们对自己的不了解。女人的交易之初是为了想知道“像你这种不喜欢女人的人,可以把目光集中在我身上多久”。我不知道她在付出了金钱,倾诉完 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体验之后是否已经得到答案,可是,四个夜晚的对视和模糊的身体解读能说明什么问题?而原本是GAY的男人在与女人分手后开始痛苦的挣扎 和回忆,他甚至企图在这个夜晚重新找到这个女人,“我要重新开始了,带着对自己身体的全新认识。我不愿意再过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都不想再重复了。”女人 真的胜利了吗?为什么电影最后这个男人会站在海边的悬崖上出现了自己谋杀女人的幻觉?布雷拉·凯瑟琳总是喜欢用这种极端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现自己个人化的女 权主义主张,而《地狱解剖》却用喷涌而出的女人身体的经血完成了一个宗教式的隐语。

torsdag, marts 17, 2005

[家有旺仔]-寒风中的对峙,我胜利了……-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狗一去不想返!”

寒风大作,天下无雪,植物萧瑟,人在发抖。

这是我和它的第一次对峙,就在海伦西路即将到小区门口的小路上,我和它相距大概20米左右。它一直尾随着我的脚步停住了。我觉得情况不妙,我还没有回头,脖子就感到了一阵冷风。尽管天气转冷,可是我还是感觉到这股冷风的与众不同。它来自它。

我慢慢回头,它已经站好了姿势。四足稳扎犬形马步,尾巴上翘,角度正中,脑袋和身体刚好呈直角状,鼻子和地平行,两只眼睛开始积蓄能量,一直凝视着我的双眼。风很大,冷空气……

我一个冷战,似乎第一回合我措手不及地被败下阵来。我连忙回转身子,做了一下深呼吸,双脚呈圆规状,双手抱胸,气沉丹田,先微微低头酝酿了一下眼神,然后猛一抬头。眼光直射过去……

它一个后退的动作,脚步依旧稳健,没有丝毫踉跄,甩了甩尾巴,依旧不屈不挠地用坚定的眼睛看着我。我突然想起了贾木许的《鬼狗杀手》。我又心生寒意。上海今天冷空气,我陪它出来时候衣服穿得太少了……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却丝毫没有影响寒风中我们的对峙。我们视若无睹,专注于对彼此的考验。来回的眼光似乎已经将这20米内所有的生物厮杀殆尽,惟独剩下我和它。

我 鼻子里的鼻水终于忍不住流下来了,“啊……嚏”一个喷嚏终于出来了。这是我一直不想用的杀手锏,是我的绝招。我知道只要这招一出手,它肯定是会落败的。果 不其然,它锐利的眼神开始表现出了一丝软弱的趋向,然后慢慢地开始了一丝惭愧和悔意。它的马步开始松弛下来,尾巴摇晃的角度加大,头微微下垂,鼻子重新开 始了呼吸……

它终于向我走来了,我随手一擦鼻子,心里在想:你这小子,可怜我着凉才肯跟我回家啊!……不过它还是一步三回头,我只好安慰它了:“等晚上吃饭前让老顾带你出来再溜达溜达啊,别急啊……!”

浅谈《碎脸》- -

MaxImageSize) this.width= MaxImageSize;} else {if(this.width > screen.width / 2 ) this.width=screen.width / 2;} } }" align="left" border="0">对 于恐怖小说,我一直有看的也就是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曾经有过的几本汉译本,印象深刻的是《黑暗的另一半》。至于中国本土的恐怖小说一直不大引以为 然,可是在迫不及待地看完鬼古女的《碎脸》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小说封面写到的:想在阅读中和作者较量吗?你注定是个失败者。在案件本身蛛丝马迹的 剥离中,我有过正确的推断,至于女主人公叶馨强烈的头疼我也猜测是脑瘤。可是我依旧惊叹于作者奇妙的构思和扑朔迷离的情节设计,而对于她深厚的驾驭文字的 功底更是佩服不已。我相信作为一个喜欢恐怖小说的读者,是会为有如此出色的本土小说而欣喜不已的,当然,更希望能够尽快看到鬼古女的下一部作品。

《碎 脸》立足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而故事跨越的时间从民国到2004年,至于小说中牵涉到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从古典音乐、物理学、病理学知 识和玄异现象。它从医学院405女生宿舍每年6月16日会发生一个女生跳楼自杀事件作为侦破口,用两个入住405宿舍的新生叶馨和欧阳倩希望寻求事件真相 出发,揭示了这个特殊的时代给人造成的悲剧,不管是自杀的,还是被害的,还是害人的。正如事件始作俑者临死前的慨言:“有些事,一步迈出,就难收回的。” 而被害的冤魂将自己的戾气和悲愤一而再再而三地栽植在无辜少女的身上,也无非是为了寻求一个心灵的安慰。

只是不管哪种恐惧,始终是发乎人心;不管是爱还是恨,只要你想感受,你就感受到了。问题在于你自己的需要和渴望与否。在这个沉寂的深夜我安静地看完了《碎脸》,开始了一个异常甜美的梦。

[孔雀]-生活是一种迁就的过程-姐姐篇- -

习惯了看电影的滞后效应,最新的影片总是需要等上一年半载再看,那个时候,DVD会有大碟版了;那个时候,关于电影的一切评论和消息尘埃落定了。然后我可 以静静得看我的电影,可以悄悄地写我的感想,然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对于我来说,2005年看2004年的电影已经算是最新了。曾经有媒体编辑为此挤兑我 的落后,可是当时还没有想到去改变,所以《2046》还没有看,所以《可可西里》还没有看。不过,自从上了IMPDB后,我被新鲜的舆论包围着,那份冲动 开始无法抑制,就像小说中的“绿牙齿”渴望新鲜的尸体一样,我产生了对于新鲜电影的观影渴望。2005年的《孔雀》已经被诸多好友欣赏评论,已经被诸多媒 体赞美吹捧,我等到3月12日看应该算是赶上了末班车了。幸好幸好!终于不算太古董太落伍了!

关于孔雀的评论已经汗牛充栋了,不管是谈到 的社会现象,还是个体分析。而我想摒弃很多人谈到的关于社会背景给人造成的悲剧。我只是觉得对于个体的人而言,电影中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具有超越时代和社 会的普遍意义,因为它毕竟揭示了人作为个体在这个社会存在的不同的形式。而归根结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迁就的过程。正是由于迁就中的 挣扎才有了关于人生存状态哲学意义的研究。

姐姐:挣扎中的迁就
所谓“挣扎中的迁就”其实也就是包含“迁就中的挣扎”。作为电影中 最出彩的人物形象,姐姐的个性最为鲜明,而最为鲜明也就意味着最具有反抗性和悲剧意味。她有着太多不切实际、飘渺不定的幻想,电影试图将她的心态和生活态 度通过外在的表现进行揭示。她拉着手风琴的时候尽管没有全神贯注,可是她依旧没有打算为了关掉已经烧开的水的火而停止;她面对着蓝天中飘飞的降落伞,轻易 地把自己的初恋和人生梦想寄托在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男人身上;在完全丧失希望之后她还能够编织一个降落伞挂在自行车后座来满足不羁心灵的放飞;她甚至在这 样的时代勇敢地在一个陌生的男人面前脱下自己的裤子来换求降落伞的归还;而为了更多地得到一些她认为的家庭温暖,她甚至不惜捏造自己父母对自己的虐待来换 取别人的同情;而最后她在雨天中终于感受到作为自己这个家庭中的不屑和渺小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婚姻作为代价来换取不同环境的生活。她的生活始终充满着桀骜 不驯和肆意妄为,她面对着无法改变的命运,始终渴望挣扎开内心中的痛苦。

我们无法对她横加指责。她满怀梦想,充满斗志,尽管为了目的不择 手段,可是我们却还是见证了她的纯真和勇敢。企图改变不满的现状,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这样的欲望和动力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只是她的迁就来之不 易,她的迁就始终存在着挣扎着的痛苦。因为不管怎么样努力,个体的行为始终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安静的外表和狂野心灵之间的斗争很难有真正平息的一 天。电影最后她蹲在菜摊上无声的眼泪该说明了一切了,而此时,距离她渴望放飞的心情应该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她终究是要选择迁就的,正如她最后走过孔雀 时说的“爸爸的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尽管错过了,还会有更多希望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