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g, februar 05, 2007

遭遇余华


遇见余华已经是2006年的事情了,那时他来奥胡斯大学开讲座,朋友把这个信息发给我。我立刻匆忙和妻子赶往奥胡斯大学。余华是我认为中国现代小说最杰出 的作家之一,他的《活着》 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杰出的小说之一。现在能够有机会和他近距离接触,那实在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不过 出于一些原因,直到现在才决定为这件事情写点东西。

奥胡斯大学东亚系或许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多人前来听余华的讲座,当然其中很多都是像我一样生活或者学习在奥胡斯的中国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华人,从之前拥 挤狭小的一个小教师骤然换到一个大会议室,会议室布置就像余华自己说的,像是一个教堂。一个高高的形如教堂里牧师传道用的讲坛就在他的旁边。当天的讲座内 容和他回国后在博客上发的文章《我为什么写作》基本一样,除了多了一些即兴发挥的东西之外。

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之后就是提问时间,我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余华在讲座中提到的创作中的障碍问题,能不能解释一下他自己在创作《活者》的时候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跨越这个障碍的?余华回答说他一般不拿自己的作品举例。

第二个问题是我针对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内容和结局以及形式的几点不同希望余华也能够在就小说本身和电影剧本创作的不同之处谈下体会。余华首先强调 的一点也是他一般不拿自己的作品举例,随后他提倒电影剧本的第一稿是他自己创作的,不过被张艺谋否决掉了。张艺谋否决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电影必须有时间 限制,在情节设置上必须紧凑,另外一点是这样的电影剧本不可能通过电影局的审查。余华后来说了,事实证明,张艺谋再狡猾也不如xxx狡猾,电影最后还是没 有通过审查。不过后来他经常被邀请去一些地方参加电影的放映会,他觉得那是因为张艺谋很贵,这些人请不起,结果就请他去说说话,也权当代表了张艺谋了。结 果他看了无数遍的时长2小时10分钟的这部电影,每次他都不想再看了,只不过也没有地方去,只好将就着,到最后他觉得“为什么我的小说不像这部电影”,这 也许就是看得太多了的关系,总认为“熟悉的就是对的”。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在谈到小说在表达上为什么选择第一人称,余华提到那应该是一种文学技巧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因为在旁人的眼里富贵的一生除了苦难,什么都 没有,如果让富贵自己去讲述的话,那么就会在讲述苦难命运的同时也表现了很多欢乐,这种欢乐是别人看不到的。“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看法。”余华 同时认为一个作家成熟的写作是不拘泥于形式,建立娴熟的叙述方式,再把需要表达的内容放进去。

第三个问题我提到了他的博客,并且希望他能够谈谈他对现在网络文学的看法。余华没有提到后半部分,他谈到了他的博客。他说他是上当进去的,因为当时新浪的 网络编辑打电话给他说想帮忙他做这个博客,因为担心别人抢注了他名字的“拼音字母”,所以他就答应了。结果后来又打电话过来,说博客室需要 经常更新的。他说他在写《兄弟(下)》的时候其中有三个月的间隙写了三篇短文,所以在2005年10月份隔半个月贴上去一篇。他说现在把他的那些旧文章根 据这个时间来贴得华,足够贴三年时间。新浪编辑很高兴地告诉他,名人博客从余华开始。他说自己不是写博客的人,因为那里除了文学,什么也没有。他肯定了博 客给他提供了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时间很快过去,余华又奔赴到另外一个城市继续他的讲座。能够在奥胡斯和这位杰出的作家有过这么一次接触,那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尽管 我对他的《兄弟》非常失望。不过一个作家能够创作出《活着》这么一部小说,也已经足够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现在是个战胜了出版商,能挣钱的作家。

相关阅读:余华访问奥胡斯大学!!

Ingen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