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rsdag, april 26, 2005

临窗落花有心归,凭岸吊柳无意垂,古事- -

一、夜风渐急,吹得纸窗震响。几点烛火在窗内摇曳不定,不时见一伟岸身影在窗内徘徊,不时身影又坐回烛旁。风中,还隐约闻得叹息声。

远处窗外的小河,于月光中银辉翩跹不定;两岸垂柳在风中顾自拂起水波,荡向岸边的花舟。花舟中,还有伤情的筝鸣萧和。

落寞的夜,该用什么来排遣这份感伤的情怀。

房内的男子一袭青衫,长发披落,对着桌子上的书帖嗟叹不已。

“欣闻小甥偶得佳句,欲借一用,可否?”

二、男子姓刘名希夷,字庭芝,河南汝阳人,上元二年以进士身份入京。尽管天赋才俊,只是生性落拓不羁,无意官场阿谀之风,所作皆哀怨古词,不和时势。入京虽已四年有余,却尚未能谋得一官半职。

不过他倒是不存丝毫落魄之心,兀自来往布衣,谈笑风声;穿插杨柳,饮酒奏乐。才情于席间有闻,酒名于坊间传诵。

有 一天他想到一首诗,名字暂取为《白头吟》,其中想到一联:“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刚开始还觉得比较满意,不过突然心生伤怀:“这句有着谶语 的意思。不吉利。”于是暂时搁置,苦思冥想,又想到一个句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依旧感伤,他只好自我安慰:生死总归是听天有命,怎么 会担心这样的空话来决定呢。于是就把这两联都保存下来。尽管已经最终完成全诗,只是还没有拿出来与人同乐。

想不到,会收到舅舅宋之问索要诗句的帖子。

三、宋之问,字延清,山西汾州人,也是上元二年以进士身份入京。当时还只有二十岁,尽管年纪比刘希夷小五岁,可是却是希夷的亲舅舅。他身材魁梧,能言善辩,诗才斐然,又善奉承之术,深得官宦喜欢。

在听说希夷有如此佳句之后,他特别钟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这一联,认为是天人之作。想自己春风得意,意气风华,又居舅甥之辈,私下里以为索要此句,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于世,应该不成问题。于是就差人送了这个帖子给刘希夷。

四、“乐于奉之!”

五、收到希夷的回帖已经好几个星期了,宋之问却始终没有得到刘希夷的诗句。这个夜晚,他随同侍从陪着几个达官贵人在花舟里饮酒归来。见刘希夷所住房间依旧烛光通明,人影幢动,不由得一阵恼怒。他叫来身边几个侍从,小声耳语几句,而后拂袖而走,留下一干侍从于夜色中等候……

慢慢地那房间里的音乐和酒语渐渐停歇,散去。窗外风刮得凶了。刘希夷送走一众好友,酒足饭饱,也就准备熄灯歇息了。不一会,房内鼾声响起。

几个黑影轻轻撬开刘希夷的门闩,很利索地用堵住刘希夷的嘴巴,用绳子将他捆了个严实,抬出房间。那情形就像《水浒传》里武松在孟州牢狱里听到的骇人手段:“把你来捆了,却把一个布袋,盛一袋黄沙,将来压在你身上,也不消一个更次,便是死的。”

桌子上的诗稿也不见了。就是晚上刚念的诗《白头吟》。

六、窗外,夜色骤变。杨柳在狂风中如难以把持,河中的波涛骸浪冲得花舟摇摆欲翻,落叶和枯枝砸得纸窗啪啪做响,只是已经吵不醒房中人了。

第二天,人们在河边发现了刘希夷的尸体。

七、《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交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婉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飞。

八、偶然读诗《白头吟》,回想起历史这一悬案,就做简单推测回朔。突然想到一联“临窗落花有心归,凭岸吊柳无意垂”,就暂为题了。惭愧!

Ingen kommentarer: